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红豆小说网 > 女频言情 > 形势逼人全局

形势逼人全局

朱慈烺 著

女频言情连载

想到这里,朱慈烺随即又道:“本宫很欣赏你的本事,既然你没有官身,那以后就在火器研究院效命吧!”“给你个正三品的太子宾客!”“至于你的两个儿子,看起来挺机灵的,先当个锦衣卫百户吧!以后有功再赏!”毕懋康听到这话,心中只觉得一阵狂喜。要知道到了他这个年龄,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追求了,唯一放心不下的可能也就是子孙后代的出路了。结果没想到朱慈烺一开口,自己的儿子和两个孙子的就业问题就解决了。儿子更是正三品的太子宾客!这简直让他喜不自胜。毕竟太子以后可是要当皇帝的,跟着太子,前途无量啊!回过神来,毕懋康赶忙冲着一旁还在愣神的儿子和孙子道:“你们几个还愣着干什么?还不跪下谢恩?”毕文轩和两个儿子这才反应了过来,随后赶忙跪下磕头谢恩。“臣毕文轩,谢...

主角:朱慈烺崇祯   更新:2024-11-12 10:44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慈烺崇祯的女频言情小说《形势逼人全局》,由网络作家“朱慈烺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想到这里,朱慈烺随即又道:“本宫很欣赏你的本事,既然你没有官身,那以后就在火器研究院效命吧!”“给你个正三品的太子宾客!”“至于你的两个儿子,看起来挺机灵的,先当个锦衣卫百户吧!以后有功再赏!”毕懋康听到这话,心中只觉得一阵狂喜。要知道到了他这个年龄,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追求了,唯一放心不下的可能也就是子孙后代的出路了。结果没想到朱慈烺一开口,自己的儿子和两个孙子的就业问题就解决了。儿子更是正三品的太子宾客!这简直让他喜不自胜。毕竟太子以后可是要当皇帝的,跟着太子,前途无量啊!回过神来,毕懋康赶忙冲着一旁还在愣神的儿子和孙子道:“你们几个还愣着干什么?还不跪下谢恩?”毕文轩和两个儿子这才反应了过来,随后赶忙跪下磕头谢恩。“臣毕文轩,谢...

《形势逼人全局》精彩片段


想到这里,朱慈烺随即又道:

“本宫很欣赏你的本事,既然你没有官身,那以后就在火器研究院效命吧!”

“给你个正三品的太子宾客!”

“至于你的两个儿子,看起来挺机灵的,先当个锦衣卫百户吧!以后有功再赏!”

毕懋康听到这话,心中只觉得一阵狂喜。

要知道到了他这个年龄,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追求了,唯一放心不下的可能也就是子孙后代的出路了。

结果没想到朱慈烺一开口,自己的儿子和两个孙子的就业问题就解决了。

儿子更是正三品的太子宾客!

这简直让他喜不自胜。

毕竟太子以后可是要当皇帝的,跟着太子,前途无量啊!

回过神来,毕懋康赶忙冲着一旁还在愣神的儿子和孙子道:

“你们几个还愣着干什么?还不跪下谢恩?”

毕文轩和两个儿子这才反应了过来,随后赶忙跪下磕头谢恩。

“臣毕文轩,谢太子殿下提拔!”

“臣谢过太...太子殿下!”

“臣...臣也谢过太子殿下!”

毕文轩到底是年纪大了些,虽然有些震惊,但很快还是反应了过来。

而他的两个儿子则是难掩兴奋之色,连说话都在发抖。

想想也是,明明几天前还是街溜子,突然之间就成了官儿,老爹和爷爷更是当了大官,不激动这才怪了。

“行了,起来吧!”

朱慈烺笑着挥了挥手,随后又看向毕文轩道:

“明天本宫就会把水晶的制造材料和方法教给你,到时候你要好好努力!”

“切莫让本宫失望!”

毕文轩赶忙再次拱手。

“臣必不负太子殿下所托!”

又简单交代了几句之后,毕懋康祖孙四人这才跟随锦衣卫离开了。

重新回到房间,朱慈烺依旧觉得十分兴奋。

“马宝,取笔墨纸砚!再派人去把李若琏找来。”

朱慈烺吩咐道。

既然睡不着,那就先把制造玻璃的事情搞定。

很快,笔墨纸砚就送了过来。

朱慈烺稍微回想了一下关于玻璃的制造方法,随后就下笔了。

好在他以前是物理专业,制造玻璃这事对他而言真不是什么问题。

制造玻璃需要用到石英砂、苏打灰、石灰石和木炭。

这些原材料即便是在古代都是比较容易获取。

石英砂是玻璃的主要成分,可以在河流以及海滩等地方找到,考虑到这里是北京,所以朱慈烺只写了河流,并且标注了石英砂的特点。

苏打灰可以通过烧制天然碱或植物灰烬得到,这点完全没有问题,古代早就使用天然碱了。

石灰石就更不用说了,明朝这个时候早就被当做建筑材料使用了。

木炭更好获取,东宫里面就有,是之前过冬剩下的。

除此之外,还需要一个耐高温的容器中,这玩意儿兵仗局就有。

写完了需要的材料之后,朱慈烺随手将纸放在一边,然后又在另外一张纸上写起了制造玻璃的方法。

等他写完之后,李若琏也刚好到了。

“臣李若琏,参见太子殿下!”

李若琏恭敬的拱手道。

只是他的精神看起来有点萎靡,似乎许久没睡了。

朱慈烺随手把之前写满了材料的那张纸递给了李若琏。

“本宫有三件事情要交给你去办!”

“第一件事情,派人连夜去准备上面的这些东西,本宫明天要用!”

“第二件事情,派人去找一个叫王徵的人,本宫要见他!”

“第三件事情,本宫要再建一个新的府衙,你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。”

“新府衙需要的场地更大,而且这个地方比大明报社更加重要,全天都需要派人看护。”

“先给你拨三十万两银子,不够的话随时来找本宫!”

这一连串的话让李若琏多少有些懵逼。

因为大明日报的事情他还没有完全搞定呢?

怎么现在又来了新的差事儿?

不过既然是太子爷吩咐,那么直接照办就是了。

锦衣卫向来怕的不是差事多,怕的是没差事!

因为要是没差事儿话,那就证明你被皇帝抛弃了,这才是最要命的!

想到这里,李若琏赶忙打起了精神。

“太子殿下放心,臣保证完成任务!”

李若琏恭敬的说道。

“去吧!”

朱慈烺挥了挥手。

等到李若琏离开之后,朱慈烺再也熬不住了,随后便重新回到了被窝里。

虽然今晚有些累,但不得不说这是值得的。

一想到以后的大明朝士兵都可以配备新的燧发枪和千里镜,朱慈烺只觉得心情异常舒畅。

很快,他便沉沉的睡了过去。

时间过得很快,转眼间又来到了第二天早晨。

伴随着上朝的钟声响起,大臣们鱼贯而入。

朱慈烺坐在上方,趁着没人注意打了一个哈欠,满脸的倦意。

没办法,昨天晚上忙的太晚了,睡觉的时候都凌晨两点多了。

早上起得又早,实在是困的不行了。

不过好在今天也没什么大事发生,群臣各自简单汇报了一下工作,朱慈烺配合着说了几句话,随后便下朝了。

和昨天一样,薛国观一下朝就宫门口走。

周延儒站在大殿门口,看着离开的薛国观眉头紧锁。

他越来越好奇薛国观到底在做什么了。

不过他很快就会知道了,因为他已经安排了人跟踪薛国观!

果然!

等薛国观出宫坐上轿子离开之时,早已经等候在附近的人也悄悄跟着上去。

只是那人刚跟了没多远,突然从头顶飞来了一条布袋,直接将他整个人罩在了里面。

随即而来的,便是一阵猛烈的拳打脚踢。

不消片刻工夫,这人便彻底晕死了过去,随后被当做垃圾甩到了墙角。

出手的不是别人,赫然便是几名锦衣卫!

在大明日报第一版出来之前,朱慈烺不希望节外生枝,为此他特意交代锦衣卫注意保密。

所以当锦衣卫注意到有人跟踪薛国观的时候,就直接出手了。

不过他们还是有点分寸的,没有下死手。

另外一边。

刚刚下朝的朱慈烺正准备回东宫,突然就看到一个太监匆忙的跑了过来。

朱慈烺认识这个太监,正是之前派去看守后宫的太监。

朱慈烺心中微动,难道后宫又出事了?

正想着,那个太监已经跑到了他的面前。

行过礼之后,赶忙便道:

“太子爷,奴婢有事禀告!”

“说吧!”

朱慈烺有些无奈的说道。

同时心中不由的又埋怨起了他那个不靠谱的老爹。

因为他觉得肯定是崇祯又搞事情了!


咳咳.....

崇祯先是轻咳了几声,然后指着桌上的大明日报问道:

“这大明日报是你搞出来的?”

朱慈烺依旧自顾喝着茶,没搭理崇祯。

崇祯先是一愣,整个人突然就暴怒了!

什么情况?

这逆子见了朕不主动问安就算了,朕现在主动找这个逆子说话,他居然不搭理朕?

就算是造反,这个逆子也还是朕的儿子,居然敢这么对朕?

啪!

下一秒,崇祯一巴掌重重的拍在了桌子上,然后猛地站了起来,指着朱慈烺骂道:

“逆子,你这是什么态度?就算朕被你囚禁了,朕还是你的父皇,这就是你对待朕的态度?”

朱慈烺听到这话,这才淡定的看向了崇祯。

刚才之所以不搭理崇祯,完全是因为卢象升的事情,但现在他也该问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。

随即,朱慈烺终于开口了。

“儿臣有件事情想要问父皇,希望父皇能如实回答!”

虽然有些答非所问,但这逆子终于还是开口了。

于是乎,崇祯还是重新坐了下来,随后阴着脸问道:

“什么问题?”

朱慈烺继续说道:

“今日儿臣在京城游玩,恰好遇到了卢象升的弟弟和妻儿,他们是来为卢象升索要抚恤的。”

“儿臣想问一下父皇,为什么卢象升都战死三年之久了,朝廷还不给他抚恤和谥号?”

“朝廷为什么要这么对待一个为国捐躯的英雄?难道就不怕那些正在为我大明浴血奋战的武将们寒心吗?”

崇祯听到这话,脸色倒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。

哼!

随即,他冷哼一声道:

“卢象升算什么英雄?之前他的家人来过好几次,索要抚恤和谥号,朕都没有答应,现在也不会答应!”

朱慈烺闻言并没有生气,反而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。

就算一个皇帝再刻薄寡恩、再昏庸,他也不应该这么对待一个为国捐躯的武将啊!

而且他为什么说卢象升不是英雄?

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误会?

想到这里,朱慈烺再次问道:

“总要有个理由吧。”

理由?

崇祯冷笑一声,随后继续说道:

“卢象升是在投降建奴后才被建奴杀死的!”

“他背叛了大明,朕不追究他的家人已经算对得起他了,为什么还要给他抚恤和谥号?”

..........

朱慈烺听到这话,顿时就愣住了。

下一秒,他直接爆了粗口!

“这他妈是哪个狗娘养的说的?”

朱慈烺是真怒了,好好一个为国战死的英雄,怎么突然之间就成了投降建奴的叛徒?

这是哪个狗日的散播的谣言?

崇祯有些不高兴的白了朱慈烺一眼。

“你到底也是大明的太子,怎么能说出这样粗鄙不堪的话?”

朱慈烺强忍着怒火道:

“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些话是谁告诉你的?”

崇祯有些疑惑的看了朱慈烺一眼,似乎不太明白他为什么会对这件事情感兴趣。

但最终还是说道:

“是杨嗣昌和高起潜!”

杨嗣昌、高起潜,崇祯最信任的文官和太监,当年就是他们坑死卢象升的!

想到这里,朱慈烺终于明白了一切!

“哈哈哈哈哈.....”

下一秒,他突然哈哈大笑了起来,边笑还边摇头。

崇祯看着朱慈烺这副样子,一时间有点懵逼,因为他不知道朱慈烺到底在笑什么。

“逆子!你...你在笑什么?莫不是疯了?”

崇祯有些惊疑不定的问道。

朱慈烺此刻却是用一种极其悲哀的眼神看向了崇祯。

“你问儿臣在笑什么?”

“儿臣在笑你愚昧!”

“儿臣在笑你愚蠢!”

“居然被一个文官和一个太监耍的团团转!”

“果然!卢晋象没有说错,父皇你真的是一个昏君!”

“你根本不配那么多忠臣良将为你去死!”

你你你........

崇祯听到这话的时候,一瞬间被气的脸红脖子粗,连话都说不出来了。

今天本来之所以要找这个逆子,其实是想夸他两句大明日报办的真不错,结果没想到几句话聊下来,这逆子简直要气死他!

自己身为君父,就算真的有错,那也不是他这个当儿子的可以指责的!

更何况这件事情上他有什么错?

只是一个投降了建奴、之后又被杀死的武将而已,自己凭什么要给他谥号和抚恤?

正当崇祯想要再次指责朱慈烺时,朱慈烺倒是先开口了。

“如果儿臣告诉你,你被人骗了呢?”

“卢象升之所以会死,是因为杨嗣昌和高起潜见死不救!”

“杨嗣昌和高起潜嫉妒卢象升的功绩,害怕他继续赢下去会对他们不利,所以他们在战场调度和粮草调拨上对卢象升多加为难!”

“导致卢象升虽然名义上统领天下兵马,但实际上能调动的兵力不足两万人!”

“最后与建奴决战之时,卢象升的兵马更是只有不到五千人!”

“而当时高起潜就驻扎在不足此处五十里外的鸡泽,手里还有两万关宁铁骑!”

“卢象升向他求救,但高起潜本没有理会,最终卢象升在缺乏援军的情况下,只能和两万建奴死战!”

“最终,卢象升和五千天雄军战死沙场!”

“卢象升死了之后,杨嗣昌和高起潜怕你会怪罪他们,所以使劲抹黑卢象升,说卢象升是投降建奴之后被杀死的!”

“而你偏偏也信了,这就导致卢象升的尸体被停放了八十多天之后这才下葬!”

“而且你真的认为这件事情仅凭杨嗣昌和高起潜就可以隐瞒下来?”

“你错了!不止杨嗣昌和高起潜在骗你!文武百官都在骗你!”

“他们不想让你知道事情的真相,他们只想让你知道他们想让你知道的‘真相’!”

“父皇啊!真是一个失败的皇帝,文官可以骗你、勋贵可以骗你、太监可以骗你、谁都可以骗你,这难道不好笑吗?”

“儿臣要是你,死了都没脸去见朱家的列祖列宗!”

说完这些话的时候,朱慈烺只觉得心中颇为凄凉。

所有人都知道卢象升是被冤枉的,但没有人告诉崇祯真相,所有人都在骗崇祯。

甚至在原本的历史上,崇祯知道孙传庭战死的消息后,居然还认为孙传庭逃走了!

崇祯登基十七年,初始可能还有些人是忠于他的,但久而久之,这些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,也就不再忠于他了!

到了后期,文臣武将一起合伙骗他,导致崇祯连前线的基本战况都不清楚,从而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断。

与其说崇祯是一个皇帝,倒不如说是他只是一个傀儡!

一个被人养在紫禁城中的傀儡!


想到这里,朱慈烺微微一笑。

“你只管放手去做,钱的事情交给本宫。”

“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情,本宫绝不吝啬!”

毕懋康听到这话,心中最大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。

此时此刻,他真是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。

与此同时,心中难免有些惋惜。

唉!

为什么当年崇祯不像现在的太子一样支持他啊?

当年要是换成太子的话,大明朝的火器早就全部改良完了,哪里还会被建奴如此欺负?

当然,这些话毕懋康也就只敢在心中抱怨几句了。

不知不觉中,两人已经聊了快一个时辰了。

眼下已经是午夜十二点了。

察觉到这点之后,朱慈烺随即便道:

“毕大人,你今天赶路也辛苦了,先回去休息吧,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说。”

“宅子早就为你准备好了,本宫会让人带你过去。”

毕懋康听到这话,当下便站了起来,躬身道:

“既如此,那么臣便告退了!”

“本宫送你!”

朱慈烺说着,也站了起来,随后两人一同向宫殿门口走去。

此时已经是深夜了,但东宫之内的灯火依旧璀璨的如同白昼,将每一处角落都映照得分外明亮。

来到宫殿门口,朱慈烺这才发现除了数十名带甲的亲兵和几个锦衣卫之外,门口居然还站着三个人。

而且他们似乎是一家人。

朱慈烺微微好奇,不知道这三人是谁,没等他开口询问,一旁的毕懋康赶忙恭敬地介绍道:

“太子殿下,这是老臣的儿子和两个孙子,因为路途遥远,他们担心臣的安危,所以特意陪臣一起来的。”

“你们几个,还不拜见太子殿下!”

毕懋康说着,回头呵斥了一声。

三人见状,哪里还敢再站着,赶忙跪倒在地。

“草民毕文轩,参见太子殿下!”

“草民毕华,参见太子殿下!”

“草民毕青,参见太子殿下!”

朱慈烺点了点头,随后便开口道:

“都起来吧!”

三人这才重新站了起来。

朱慈烺目光在三人身上打量了一番,只见毕懋康的儿子虽然已年过半百,但却精神矍铄,双目有神,显然也不是个普通人。

而他的两个孙子虽然身上没有那种读书人的儒雅之气,但却透出一股子机灵劲儿。

“他们三人可有官身?”

朱慈烺询问道。

毕懋康听到这话,苦笑一声,摇头道:

“太子殿下,臣的后代子孙不争气,别说官身了,他们连书都不愿意读。”

“臣的这个儿子平日里喜欢研究些小玩意,两个孙子成日里就知道捣乱。”

朱慈烺闻言,有些好奇的看向了毕懋康的儿子。

“你平日里都研究些什么小玩意儿?可有带来?”

毕文轩听到这话,赶忙恭敬的从身后掏出了一个盒子,盒子打开之后,只见里面是一个造型颇为精美的管状物。

“回太子殿下,这是草民改良的千里镜。”

“千里镜原本是西洋传过来的,本不算稀奇,但是臣对其进行了改良,不仅缩小了千里镜的体积,而且看到的距离更远更清晰!”

毕文轩一边说着,一边摆弄起了手中的千里镜,完全没注意到朱慈烺的脸色此时已经变的有些怪异了起来。

千里镜,也就是后世的望远镜!

当然,朱慈烺之所以会有如此反应,不是因为看到了千里镜,而是因为毕文轩手中的这个千里镜,他自己也有一个!

而且一模一样!

之前朱慈烺拿着毕懋康的《军器图说》去了兵仗局,原本是想让兵仗局按照上面的说明制造燧发枪的。

结果兵仗局的工匠压根就看不懂,无奈之下朱慈烺只能放弃了。

临走的时候看到兵仗局还有千里镜,他随手便拿了一个。

结果后来玩了一下之后让他大失所望,因为这千里镜的质量实在是太差了。

东西笨重不说,最多也就四五倍的倍数,而且因为镜片是用水晶打磨的,透视效果也很差。

电光火石间,朱慈烺突然想到了系统商场或许会有更好的千里镜。

一番查找之后,他果然找到了几种千里镜,然后花了五点系统货币买了最贵的一种千里镜!

这种千里镜的管体是特制的,镜片也进行了特殊打磨。

果然!

这次的倍数直接提高到了七八倍,镜片虽然还是水晶,但却打磨的异常光滑,几乎和玻璃没什么两样。

当时朱慈烺就想,等自己造反成功之后,一定要把玻璃造出来,然后照着这个千里镜的样子制造一批千里镜。

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,之前从系统商店购买的千里镜居然就是毕懋康的儿子改良的......

这难道就是缘分?

一时间,朱慈烺只觉得心中好笑。

他随手接过了毕文轩递来的千里镜,一番检查之后,果然和他之前从系统商场里购买的千里镜一模一样.......

“这东西真不错,比兵仗局制造的千里镜不知道好了多少,完全可以用在军事上。”

“要是以后大明的哨骑和探马都可以佩戴这种千里镜,在战场上肯定无往不利!”

“这种千里镜可以量产吗?”

朱慈烺先是夸赞了一番,随后直接切入了主题。

毕文轩赶忙点头道:

“当然可以!只是镜片需要用到水晶,而水晶有些稀缺,如果能解决水晶的问题,随时都可以量产!”

水晶?

朱慈烺听到这话,顿时就乐了。

水晶的问题他是没法解决,但是他会造玻璃啊!

老实说,要不是因为穿越成了大明太子,朱慈烺现在可能早就借着前世的记忆发大财了。

毕竟在古代,水晶这玩意儿完全就是稀缺品!

而玻璃又能完美的替代水晶!

想到这里,朱慈烺笑着说道:

“本宫有一个法子,可以大量制造水晶,想要多少就有多少!”

什么?

听到这话的时候,别说是毕文轩了,就连一旁的毕懋康都被震惊到了。

毕竟谁都知道,水晶这玩意儿千百年来只能从自然界获取,根本不能人为制造。

一只巴掌大小的水晶杯,最少都要几百两银子。

其中透明度越高的水晶,价值也会越高。

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的千里镜一直没有批量生产的原因,因为他们无法解决水晶的产量问题。

不过在朱慈烺看来,这压根就不是事儿!

看着毕懋康父子两人都是一脸惊讶,朱慈烺则是继续道:

“本宫不是在跟你们开玩笑,本宫确实有办法可以大批量的制造水晶。”

“当然,称它为水晶可能有点不太准确,不过本宫可以保证,这种东西基本上和水晶差不多,甚至比水晶的透明度更好!”

毕文轩听到这话再也忍不住了,赶忙拱手道:

“太子殿下,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那草民可以保证,无论太子殿下您想要多少千里镜,草民都可以造出来!”

朱慈烺点了点头,他对毕文轩还是很满意的。

毕竟能把千里镜改良成这个样子,他也算是个人才了!


朱慈烺看着面前的李国帧,心中只觉得颇为好笑。

本来想着过段时间再收拾他的,没想到他自己个先把自己个儿给收拾了。

不过这样也好,省的自己动手了。

微微一笑,朱慈烺又道:

“知错能改是好事,之前的事情一笔勾销,你还是本宫的从龙之臣!”

事已至此,多余的话就不用说了,大家心里明白就好。

“多谢太子殿下饶恕臣的罪过,臣以后定当为太子殿下效死!”

李国帧再次重重地跪了下去,心中也终于松了口气。

不管怎么说,这关总是过去了。

紧接着,朱慈烺又看向了英国公张之极父子。

只是不等他开口,张之极便率先从怀中摸出了一份类似奏折的东西,然后双手举到了空中。

“太子殿下,这是这么多年以来臣贪污的所有财物明细,以及所有涉及贪污的人员名单。”

“请太子殿下过目!”

朱慈烺没有说话,只是冲着马宝使了个眼色。

马宝瞬间会意,赶忙走过去将东西接过,然后递给了朱慈烺。

朱慈烺打开看了一眼。

好家伙,这上面记载的银子足足有五百多万两,黄金也有七十多万两,外加好几箱的奇珍异宝。

看得出来,英国公这是豁出去了。

当然,这还不是最重要的!

最重要的是那份名单!

再加上之前骆养性给出的名单,朱慈烺终于可以大开杀戒了!

想到这里,朱慈烺看向张之极道:

“英国公忠体国,本宫深感欣慰,之前的事情一概不究,英国公还是我大明朝的英国公!”

“以后本宫还要仰仗英国公呢!起来吧!”

张之极听到这话,这才松了口气,随后在张世泽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。

这次虽说是大出血,但英国公的爵位和九族应该算是保住了。

“太子殿下,臣...臣也愿将家产交出来!”

就在这时,新建伯张先通突然开口道。

没办法,前面几位都把家产交出来了,他总不能不交吧?

而且他确实也贪了一点.....

朱慈烺笑着看了王先通一眼。

“交一半吧,剩下的你自己留着!”

“谢太子殿下!”

王先通暗自松了口气。

紧接着,朱慈烺继续看着手中的两份名单,心中似乎在思量着什么。

片刻之后,他看向了王承恩几人。

“接下来本宫说的话全部记下来!”

“奴婢遵命!”

王承恩赶忙点头,随后和几个秉笔太监忙活了起来,准备记录朱慈烺接下来的话。

稍作犹豫之后,朱慈烺缓缓的开口道:

“定国公徐允祯,贪污军饷,窥视皇权,赐死!”

“罚没家产,公爵降为侯爵,侯爵之位由其长子继承!”

什么?

听到这话的时候,在场的几人脸色瞬间窦难看到了极点。

虽然他们都知道接下来朱慈烺会对勋贵下手,但怎么也没有想到下手居然会这么狠!

张之极心中一阵挣扎,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道:

“太子殿下,不可!”

朱慈烺也没生气,只是抬头看向张之极问道:

“有何不可?”

张之极正色道:

“太子殿下,定国公不同于其他国公,他是魏国公徐达的后代,和太子殿下有血脉之亲啊!”

“若如此对待定国公,天下人该怎么看太子殿下?”

张之极这话,既有为定国公求情的意思,也有为朱慈烺考虑的意思。

朱慈烺想了想,随即便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。

他这一脉来自于成祖朱棣和徐妙云,往上再追究就是朱元璋和徐达。

他身上既流着朱家的血,也流着徐家的血,要是对徐家人下手这么重的话,肯定会引起朝野震动。

没办法,古人向来重视血脉,特别是皇家!

但说实话,朱慈烺压根就不在乎这点,毕竟那都是两百多年以前的事情了。

可其他人在乎啊!

最终,朱慈烺还是松了口。

“英国公说的有道理,既然如此,那就把定国公圈禁起来,让他一辈子不得出府。”

“罚没所贪污的银两,定国公的爵位由他的儿子继承。”

“太子殿下圣明!”

张之极赶忙再次拱手。

朱慈烺不再理会,随即又说道:

“成国公朱纯臣,贪污军饷,窥视皇权,赐死!”

“罚没家产,公爵降为侯爵,侯爵之位由其长子继承!”

这下子,张之极没话说了。

他已经劝了一次,不能再继续劝了。

“定西侯蒋秉忠,贪污军饷,窥视皇权,赐死!罚没家产,侯爵降为伯爵,由其长子继承!”

“抚宁侯朱国弼,贪污军饷,罚没家产,除爵!”

“临淮侯李弘济,贪污军饷,窥视皇权,赐死!罚没家产,除爵!

.....................

一连串的话语下来,在场所有人顿时只觉得犹如天塌了一般。

就连几个大太监都忍不住手抖了起来。

因为短短的几分钟,朱慈烺就已经决定了这数十位勋贵们的命运。

不是赐死、就是降爵、除爵。

虽然严格来说,这些人确实都该死,但一下子处罚这么多的勋贵,绝对会引起天下动荡的!

可偏偏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敢再劝,因为看朱慈烺如此淡定的样子,很明显这是他早就已经计划好的事情了!

这就更可怕了!

要知道朱慈烺今年只有十三岁啊!

一个十三岁的孩子,居然有如此杀伐果断的气魄,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!

不多时,王承恩便拿着一份写好的名单交给了朱慈烺。

朱慈烺大概看了一下,确定没什么问题之后,这才交给了王承恩。

“没什么问题了,直接抄录到圣旨上吧,明早宣布。”

紧接着,他又看向张之极几人道:

“明日早朝之时,本宫会告诉百官,昨夜是三位主动进宫向父皇揭发众勋贵贪污军饷、窥视皇权的事情。”

“陛下听闻此言之后心中暴怒,导致气血攻心晕厥了过去。”

“醒来之后便下了这几道圣旨,并且让本宫监国,诸位明白了吗?”

此时此刻,这三位勋贵哪里还敢再说别的话?

赶忙便答应了下来。

“臣明白!”

“臣明白!”

“臣明白!”

与此同时,张之极已经被震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。

他本来以为经过了今晚造反的事情之后,朱慈烺不日便会称帝。

结果没想到他根本没有想要称帝,只是想要监国而已!

然而这就更加可怕了!

想象一下,举报所有勋贵贪污军饷、窥视皇权的是他英国公、襄城伯和新建伯。

杀人的则是崇祯。

勋贵们就算要恨,那恨的也只能是他英国公、襄城伯和新建伯以及崇祯!

怎么着也恨不到朱慈烺身上!

就这样,朱慈烺非但一点责任都不用担,反而完美达到了他的目的!

这简直就是大明第一不粘锅啊!

这真是一个13岁的少年可以有的谋略吗?

实在是太可怕了......

英国公是彻底服了!


“打开!”

朱慈烺又看向了另外一个小太监,满脸的平静。

仿佛刚才什么事儿也没发生过。

小太监这会儿简直都要被吓尿了,赶忙颤颤巍巍的爬了起来。

然后从死去的那个太监身上摸出了钥匙,直接打开了内帑的大门。

“在这里等着!”

随口吩咐了一句,朱慈烺直接走了进去。

紧接着,映入眼帘便是几箱黄金和白银。

除此之外,还有数不尽的古董字画和奇珍异宝。

朱慈烺估算了一下,黄金和银子没有多少,加起来也就三百多万两。

但各种古董字画、奇珍异宝却是多的有点超乎意料了,几乎占了大半个内帑。

不过想想也是,这里面的东西都是大明朝将近300年积攒下来的,能不多吗?

也就是现在恰逢乱世,这些东西不怎么好卖钱。

要是恰逢盛世的话,把这里的东西卖一卖,怎么着也有个几千万两银子了。

当然,这些东西在他手里则是会换来更多的银子!

朱慈烺不再废话,心念一动,除了金子和银子之外,所有的古董字画和奇珍异宝瞬间消失不见。

与此同时,他的面前出现了一道虚拟面板。

上面的信息显示增加了850万的系统货币。

850万的系统货币可以兑换850万斤银子,折合下来的话就是一亿一千万两银子。

看起来似乎挺多的,但要知道这可是大明朝16位皇帝积攒了将近300年的所有宝贝卖出的价钱啊!

300年才一亿一千万两银子,平均算下来一年也就360万两银子而已。

老实说,还是太少了,朱慈烺多少有点失望,只恨他的那些祖宗们没多搞点宝贝留给他。

要是有个十亿二十亿的,拿银子砸也能把李自成和建奴砸死!

这些系统货币他暂时不打算换成银子,因为马上要用到的东西可不只是银子。

除此之外,他知道明天肯定会有人主动来给他送银子的。

微微一笑,朱慈烺随即便转身离开了。

等他再次回到承德殿的时候,殿内已经有几个太监满脸惶恐的跪在了那里。

看到他来,连大气也不敢喘一下,只是口中高呼道:

“奴婢参见太子殿下!”

人没到齐,朱慈烺懒得搭理他们,走到龙椅面前,一屁股就坐了下来,然后拿起桌上的两份奏折看了起来。

别说什么龙椅太子不能坐,都特么的造反了,谁还在乎这点小事啊?

眼见太子爷根本懒得搭理他们,跪在地上的太监们也不敢打扰他,只能再次将头埋了下去,依旧规规矩矩的跪在了地上。

能在皇宫这个吃人的地方活下来、并且身居高位的,无一例外都不是傻子。

他们早在被人从睡梦中揪起来的时候,就知道宫里肯定是出了天大的大事儿。

更何况之前进门的时候,门前的尸体都快堆成一座小山了,满地都是鲜血。

就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血腥味。

此情此景,他们哪里还敢多说什么?

与此同时,龙椅上,朱慈烺的脸色开始有些凝重了起来。

他手中的这两份奏折,一份是关于张献忠和李自成攻打河南的奏折。

一份是关于祖大寿求援的奏折。

朱慈烺暂时不怎么关心张献忠和李自成这两个家伙,因此将这份奏折扔在了御案上。

然后拿起祖大寿的奏折仔细查看了起来。

奏折中,祖大寿表明自己已经被建奴围困在了锦州,而且城内的粮草已经不多了,最多也就只能维持一个月。

请求朝廷即刻支援,不然不久之后锦州就会被建奴攻破。

朱慈烺合上奏折,有些头疼的捏了捏额头。

因为他知道,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松锦之战已经开始了!

松锦之战是崇祯十三年到崇祯十五年期间,建奴皇太极发动的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明军铁骑、以及彻底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战役。

松锦之战开始于建奴围困锦州,然后结束于松山城被建奴攻陷。

在这场战役中,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!

松锦之战总共经历了两年,最终以明军惨败而告终。

在此之后,明朝倾尽举国之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。

只剩三万残兵败将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,也就是最后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关宁铁骑。

在这之后,明朝在关外的城池全部陷落,彻底失去了对关外的控制。

松锦之战几乎可以说是建奴皇太极一生中军事生涯中最精彩之作了,几乎和萨尔浒之战差不多。

如果说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是大明衰落的开始,那么松锦之战就是终结大明的最后一击了。

朱慈烺闭上眼神,心情颇为复杂。

虽然写这份奏折的祖大寿之前就投降过建奴,并且这次最终也投降了建奴,但说实话,朱慈烺其实并不怎么恨祖大寿。

因为他知道,祖大寿是在弹尽粮绝、援军尽灭、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情况下这才选择投降建奴的。

而且投降建奴之后,祖大寿也没有参与过其他针对明朝的行动。

但是,洪承畴可就不一样了!

这家伙在《贰臣传》里那可是名列前茅!

一想到这个名字,朱慈烺猛地睁开了眼睛,满眼皆是杀意!

因为洪承畴可不单单只是投降建奴那么简单,他在投降建奴之后,不断为建奴谋划夺取大明江山。

甚至还带头策反起了那些原本就忠于大明的将领们。

而崇祯呢?

他还天真的以为洪承畴战死在了松锦之战,甚至还在京城专门为他祈福祷告!

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?

洪承畴简直就是大明第一卖国贼!

一想到这些,朱慈烺心中的杀意又盛了几分。

如果他穿越的时间早点,或许还有机会阻止这一切的发生,但可惜现在已经太晚了.....

松锦之战已经开始了。

早在今年正月,驻扎宁远的洪承畴给崇祯上了个奏折。

说是他在松山一带巡视的时候,发现松山兵力单薄,不足抵抗建奴的攻击。

因此需要调宣府总兵杨国柱、大同总兵王朴、山海关总兵马科、密云总兵唐通各率所部前来防守。

这些人加上他麾下本来就有的宁远总兵吴三桂、辽东总兵王廷臣、东协总兵曹变蛟、援剿总兵白广恩等将领,共计八位总兵。

最终兵力直接超过了十三万!

按理说崇祯这么一个神经质的人,应该是不会把这么多的军队交给一个人掌控的,可他偏偏就同意了......

再然后,松锦之战大败,洪承畴投降建奴,大明十三万可战之兵尽数覆灭......

当然,这其中也有崇祯的一大半责任,要是崇祯不那么逼迫洪承畴出战的话,事情未必会发展成这样。

不过,还好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候,他来了!

如果作为一个穿越,自己还不能改变松锦之战的结局,那么他岂不是白穿越了?

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,这场仗大明都一定要赢!

而且崇祯目前还没有下达让洪承畴去支援锦州的命令,以洪承畴的性格,他也只会据守宁远城,不会主动出击。

总的来说,一切还来得及。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